首页
-> 要闻 -> 审计通告 -> 审计公告
2008年宁波市政府实事工作绩效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甬审公告(2009)1号(总第26号)
发布日期:2009-04-15 00:00信息来源:宁波市审计局浏览次数: 字号:[ ] 色调调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08年4月25日至12月15日,宁波市审计局对2008年宁波市政府实事工作绩效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在掌握有关政府实事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资金投入、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廉租住房制度、天然气转换、新增公益性岗位职数等作了专题调查。
  一、2008年我市政府实事工作的成效
  
我市政府实事工作自1994年实施以来,作为历届市委、市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制度长期坚持执行,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机制,加大为民办实事的投入力度,确保为民办实事的实效性,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
  13年来,为民办实事项目数量进一步增加,涉及群众生活的领域进一步深化,受益群众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数量上看,政府实事工作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从1994年的8项,增加到2008年的44项,平均每年完成实事工作24项;从层次上看,从菜篮子、供水、供电、供气等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的需求,到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文化生活、公共安全,逐步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高层次推进。以住房为例,1997年提出的目标是“解决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2008年提出“全市享受廉租住房政策达到3000户以上”的目标,而享受廉租住房的条件是人均建筑18平方米;从内容上看,从基础建设扩大到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卫生等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受益人群也由城市居民扩大到包括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全体人民共享,进一步向弱势人群倾斜。
  2008年以来,我市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政府的重要抓手,安排实施了10个方面44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作,突出解决“住、行、劳、医、教、养”等民生问题,其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占18.18%,医疗卫生服务的占13.64%,社会保障的占11.36%,住房保障的占9.1%,就业和教育分别占6.82%。据调查,2008年政府实事工作推进正常有序,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体现了政府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宗旨,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受到普遍好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通过政府实事工作,进一步推进“富民”工程。2008年,我市进一步落实促进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努力创建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新、企业吸纳、主动培训和积极就业的就业扶持体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目标超额完成。截至11月份,我市累计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2.786万个,完成目标的111.2%,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7158个,消除农村低保家庭416户,农村低保劳动力65%实现就业。同时,通过培训后各类人员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17794人,经培训合格,促进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70%以上,培养高技能人才1.4万人,其中取得高级工及技师以上证书11611人。
  ——通过政府实事工作,进一步推进“育民”工程。全市义务段生均平均公用经费已达到小学不低于400元,初中已不低于600元的目标,其中海曙、江东、高新区达到小学600元,初中800元;江北、鄞州、余姚、慈溪、东钱湖达到小学500元,初中700元。从2008年春季起,对全市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课本费、作业本费,全市共有64万名中小学生享受了这一政策,市财政为此投入2.05亿元。同时,免除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义务教育借读费和课本作业费,涉及学生11.4万人,市财政投入7300万元。2008年1-11月,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4606.34万元,放映电影24667场,演出戏剧1000场。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村村响”工程扎实推进,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上电视,80%通上广播。
  ——通过政府实事工作,进一步推进“惠民”工程。至11月底,已有江北、镇海、北仑、慈溪、余姚、奉化、宁海等县(市)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欢迎,已启动的县(市)区参保人数达8.33万人,享受人数8.13万人。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11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94.4万人、223.96万人、144.9万人、208.34万人和163.44万人,全部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参保人数达到97万人,比年初净增61万人,完成“在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率同比提高一倍以上的”的目标。2008年,我市继续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9月份起,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到850元和960元两档,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提高到8.0元和7.1元两档。目前,有193个行政村开展了实质性居家养老服务,市本级财政投入100万元,使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得到一定改善,特别困难老人养老服务得到一定保障。在廉租住房保障方面,按照“申请一户,解决一户”的原则,至10月底,老三区已累计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有3662户,正在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1499户(未包括正在受理的扩面新增家庭950户)。
  ——通过政府实事工作,进一步推进“便民”工程。2008年,市区新增环保舒适型公交车辆243辆,新增公交枢纽站、首末站12个,均完成了目标任务。市本级对此的投入达44300万元(不含部补燃油补贴5230万元),市中心区域公交车冒黑烟现象大为改观,市民乘坐公交车普遍得到实惠,提高了公交对城区出行的分担率。2008年1至11月,全市89个乡镇已建立农村连锁超市188家,建立农村便利店1191个,比2007年底增加17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38.9%,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购物的便利、安全,有效解决了农民的购物难问题,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
  ——通过政府实事工作,进一步推进“健民”工程。2008年1月1日起,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实施。9月份,在住院和大病门诊统筹的基础上,市区出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补助力度和医疗待遇水平,实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门诊、住院的双覆盖。到10月底,市级统筹范围内除学生外参保率达到75.7%,市区各类在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已达31.3万人。2008年,全市财政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5.08亿元,市级财政安排合作医疗经费12991.7万元(包括中央财政经费1412万元)。目前全市参合人数348.6万,参合率达96.3%,人均筹资175元,达到上年农民人均收入1.5%的目标。全市财政安排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支出1亿多元。
  ——通过政府实事工作,进一步推进“安民”工程。全市立项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55个,已提出世行资金使用初步方案,并获世行认可。截至2008年11月,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达34万人,其中改善人口20.2万人,解困人口1万人,更新改造人口12.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审计调查也发现,一些政府实事项目的连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项目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项目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考核跟踪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在老小区天然气转换中,截至2008年11月份,对海曙、江东、江北和镇海168个老小区实施了天然气改造,开户数为68460户,完成了实事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但实际安装使用居民仅为50453户,仅占区域内全部居民户数144282户的34.97%。在推行廉租住房制度中,虽然完成了实事工作提出的“全市享受廉租住房政策达到3000户以上”的目标,但审计调查发现在进一步推进廉租住房政策,需要完善现行相关制度,如享受廉租实物配租家庭户数较少,且对不符合享受条件的家庭缺乏退出机制,市本级财力安排用于收购住宅作为实物配租房的8100万元,实际未落实安置对象,享受住房补助家庭不大可能将住房补贴资金用于改善住房条件,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扩面工作滞后。审计调查发现,虽然实现了政府实事提出的保持公益性岗位5200个的目标,但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每年增加不少于200个公益性岗位存在较大难度,根据2008年7月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2008至2010年,各县(市)区公益性岗位在原基础上每年增加不少于200个。新增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所需要资金由当地政府解决。”这意味着全市每年将新增2200个以上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但据审计调查,落实这一政策资金来源存在较多困难,许多街道对资金落实缺乏积极性。
  二、审计建议
  
在总结为民办实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和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载体,使为民办实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为此,审计建议:
  (一)广泛听取民意,完善民情反映机制。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民情反映机制,通过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人民来信来访以及政府网站等渠道,广泛征询为民办实事项目,政府实事项目的确定重点要参考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科学确定项目,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综合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制定清晰、明确的政府实事项目的目标。实事项目的确定要体现全局效应、放大效应和制度效应,政府实事项目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确定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联动性,制订中长期规划,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制订工作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在政府实事工作执行中,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制订实施工作方案,明确分管领导、承办单位、完成时间和工作要求。对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事项,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办公制度,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安排符合自身特点的实事项目,并加强统筹,确保共性项目政策标准的一致。
  (四)设立专项资金,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议建立政府实事工作相应的资金配套制度,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做到投入有预算,使用讲绩效,倡导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在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的前提下,创新政府实事兴办方式,由政府包办转变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可采用“政府立项,资金补助,市场招标,社会兴办”的模式,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实事项目,鼓励社会各界参加公益活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
  (五)接受群众监督,健全考核评议机制。目前,我市政府实事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各责任部门(单位)自报为主,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评议机制,建议根据政府实事工作目标,加强年终考核评议。在考评中,以社会认同度、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接受群众监督,条件成熟时,实行政府实事工作满意度测评,形成政府实事工作“项目从群众中来、实施由责任单位负责、结果由群众评议”的运作机制。同时,要加强对以前年度政府实事项目的评估和后续管理,实行“回头看”,确保政府实事办实、办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