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 -> 计划规划

2017年审计工作成果
发布日期:2018-03-31 15:16信息来源:宁波市审计局浏览次数: 字号:[ ] 色调调节: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审计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审计机关共查出违纪违法问题金额5.43亿元,损益或财政收支不实问题金额2.40亿元。为国家增收节支10.93亿元,帮助被审计单位挽回或避免损失14.33亿元,核减投资额28.45亿元。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一期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项目获评全国地方优秀项目,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项目获评全国医疗保险基金表彰审计项目,3个审计项目获全省优秀审计项目,3个项目获表彰项目,为我市审计工作赢得了荣誉。市审计局在全省审计机关考核中获得第一名,提前实现“进位”、“归位”目标。同时,在内部审计监督和指导工作考核再次位列全省第一,在第十轮文明机关创建中获得标兵单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方面。全市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名城名都”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积极开展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其中:市审计局相继对“最多跑一次”改革、“重大项目实施三年滚动计划”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进、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等10个方面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通过审计,促进问题资金整改5.60亿元,推动18个项目加快进度,纠正违规排放等行为17起,促进16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推动了项目落地、资金保障、政策落实,防范了重大风险。
  ——财政审计方面。全市审计机关对市、区县(市)两级46个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开展了审计,推动盘活财政存量、统筹整合专项资金,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其中:市审计局对市交通委、市林业局、团市委、高新区、保税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慈溪市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非税收入和税收征收、财政专户的清理整合等财政管理情况,关注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商务促进资金等绩效情况,追缴入库税金1700余万元,及时推动各地各部门立改废制度14项、促进体制机制优化17项,提高了财政资金效益和管理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全市审计机关对136名领导干部(人员)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市审计局对19名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突出对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经济行为的监督检查,共查出各类违规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6900余万元,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同时,立足于早提醒早防范,结合市直部门集中换届,推行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点风险防范清单,对我市32个单位(部门)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实行经济事项离任交接,对44名领导干部进行任前经济责任告知,推动领导干部规范履职。
  ——政府投资审计方面。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投资项目132个,涉及投资完成额886.75亿元。其中:市审计局组织开展了市轨道交通指挥控制中心等18个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决(结)算审计,围绕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以及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等情况加强监督,有效控制了建设领域中的高估冒算、偷工减料、损失浪费等现象。对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27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开展了跟踪审计,通过“边审边改”,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同时,积极履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主管部门的职责,开展对部分区县(市)、开发园区审计部门及主管部门的政府投资审计质量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审计行为。
  ——国有企业审计方面。市审计局开展了部分市属国有企业投资城市综合体项目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部分项目未实现既定功能定位、空置率较高等问题,为增强国有企业有效供给提供了决策建议。实施了企业去产能政策落实情况专项调查,重点查找了“僵尸企业”处置有关政策落实情况,服务我市的去产能和经济转型升级。开展了城市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部分贷后管理存在不到位、信贷资金用途不实等问题,有效揭示经营风险,促进加强金融监管。
  ——民生和资源环境审计方面。全市审计机关密切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共组织开展民生和资源环境类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23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市审计局重点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管理、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公立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情况等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反映的问题引起各级领导批示和重视,推动有关方面及时出台意见办法20余项,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地。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对北仑区领导干部进行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揭示了湿地保护工作进展缓慢等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了领导干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对象山县开展农业现代园区建设和节水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助力民生保障。
  总的来说,过去的一年,全市审计机关按年度项目计划顺利完成,审计成效也很明显。从市审计局项目实施情况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项目进度按计划推进。通过建立审计项目进度“红黄灯”制度和在局务会议进度通报的做法,使项目总体按年度确定的时间节点如期完成。二是项目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把好审计报告质量关,强化项目质量的实时管理,对重点项目出具书面审理意见,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予以通报。三是审计成效显著提升。市审计局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移送事项19件,涉及人员7人。提交的审计报告和审计专报信息被市级以上领导批示、采用28篇·次。被审计单位或有关单位采纳审计建议126条,为领导决策和制度完善提供了依据。
  二、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稳步实施。去年6月,胡泽君审计长刚上任不久,就莅临我市调研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对我局提出的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审计职业化、统筹事业单位人员参公问题的建议给予积极回应。过去的一年,市审计局根据胡审计长对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提出的“四个贯穿始终”要求,紧紧围绕“人”和“事”两个重点,研究同意任免区县(市)审计局领导干部11人次,推进项目计划报批、“同级审”报告审核,对区县(市)审计局领导班子建设和审计业务管理得到强化。同时,对改革碰到的具体问题,做好请示报告和统筹协调,促进了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的稳步推进。
  ——审计环境进一步改善。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聚焦审计全覆盖,明确审计六大职能,严格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加快构建信息化审计监督平台,提出内部审计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把审计监督列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内容,为“十三五”期间我市审计机关依法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外部环境。此外,围绕明确竣工结算依据、确定投资审计时限、加强第三方信用监管等内容,修订了《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推进投资审计“三个转变”。
  ——审计业务管理得到加强。一是审计整改工作进一步强化。实行审计整改事项挂销号全覆盖,加强对审计项目整改工作的跟踪检查。突出联动整改,两次会同市人大财经工委、市政府办公厅和市财政局等3家单位,对34家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实地督查,督查情况以市政府名义向各单位进行通报,促进提高整改质量。二是内部审计监督指导工作有新拓展。加强与市编委办的沟通协调,内部审计指导处的挂牌和领导职数正在报批中。组织开展对52家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走访调研工作,指导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坚持“服务立会,活动兴会”宁波内审发展特色,有3000余人次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班、行业主题交流活动、趣味运动会,提高了凝聚力。三是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大数据审计管理平台建设,对多部门数据及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关联比对分析的功能初步实现。建立数据报送和运用制度,审计所需的财政(税务)、人社等数据实现定期报送和采集。四是社会审计资源得到整合。向外借脑借力,引进协审战略合作单位,通过“以审代训”,促进社会审计人员转变理念,加强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有机融合。五是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得到加强。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的审计署重点课题《审计技术方法和组织方式创新研究》顺利结题,《市属开发园区招商引资政策执行情况调研报告》等8篇理论研究成果分别获市政府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全省优秀审计论文和调研报告。六是审计信息、财务管理、老干部服务等工作统筹推进,审计保障工作得到强化。  
  三、审计队伍能级得到提升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原原本本学习,采取党组成员领学和讲党课、邀请专家辅导、党员干部讨论等形式,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打通中梗阻、提升执行力”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发挥机关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作用,从严落实“三会一课”,推行支部建在审计项目上,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促进干部素质提高。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市审计局提拔中层干部7名,充实审计干部7名,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有平台。坚持集中培训制度,输送审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审计干部综合业务技能得到提高,在全市机关干部业务技能比武中,市审计局的成绩名列前茅。组织开展全市审计机关业务知识竞赛,400余名同志参加了应知应会测试,做到全员覆盖、全员提高。举办微型党课比赛,26位选手以审计人的视角,诠释新时代下如何践行新理念,展现了审计人新风貌。
  ——强化队伍作风建设。紧盯关键节点,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相关办法执行情况,开展“正风肃纪”教育和明察暗访,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全面实行“工作任务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定期通报审计项目完成进度和审计报告文书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认真落实审计组廉政承诺、函请被审计单位纪检部门监督审计组和审计廉政回访监控三项制度,加强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和文明审计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廉洁审计、文明审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推进机关文化建设。持续推动“个体有本领、团队有激情、单位有氛围、内外有形象”的审计文化建设,机关党委以及工青妇群团组织开展了各项有益的活动,积极营造和谐机关氛围。对外积极与宁波交响乐团、宁波图书馆、甬派、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合作,提升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对内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吴刚同志入选市直机关“身边的感动”年度人物和全市“十大法治人物”选树活动候选人,高翔等3名审计干部入选全市97名最美公务员,提升了审计队伍的形象。
  去年以来,各区县(市)审计机关也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是在提升审计项目质量方面。江北区获评审计署优秀项目,成为我市区县(市)审计局第一个获得全国地方优秀项目的单位。慈溪市坚持质量导向,连续5年共6个审计项目获省优秀审计项目或表彰项目。二是在推进审计信息化方面。海曙区推进“系统一平台”建设,为审计信息化提供了保障。镇海区借助政府性资金数据分析系统,促进了同级审的增质提效。鄞州审计大数据应用平台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并投入使用。余姚市完善审计大数据平台,开展部门、乡镇、行政村联网动态监测。 三是在改进审计管理方面。江北区等地将审计整改工作列入当地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北仑区出台审计整改意见,宁海建立审计通报制度,奉化区开展“一年两督查”活动。象山县在全市首创“1+N+X”经责审计模式,实现了项目计划的统筹性。同时,各区县(市)审计局根据市审计局统筹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同步审计项目以及审计人员临时借调任务。此外,各开发园区审计机构也根据内部审计职能,开展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绩效和领导干部依法履职的能力。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坚强领导、关心支持,离不开全体审计干部不甘平庸、努力拼搏,更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向全市审计干部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过去一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市审计工作发展中还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审计监督保障职能仍需加强,审计监督全覆盖还不够到位;审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计划管理、资源整合、组织实施、整改落实等方面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审计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应用水平还有待深化;审计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发展需求,审计文化建设的道路还很长等。这些问题是制约审计更好发挥作用的症结所在,既是挑战,也是潜力。对此,我们要敢于直面,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工作,切实加以改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