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多点发力推动基层内审工作提质增效 |
|||||||||
|
|||||||||
今年以来,慈溪市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加强对全市内部审计工作的顶层设计,多点发力推动基层内审工作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内审监督“前哨”功能。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贯彻落实省、宁波市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统筹专门力量深入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征求全市65个单位意见,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重塑内审体制。一是探索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实践路径,在周巷、掌起等镇试点成立镇(街道)党委审计委员会,明确镇(街道)党委领导内部审计机制。二是市两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采纳针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问题提出的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建设、健全内部监督体系等审计建议,试行国有集团公司设立总审计师制度并率先在慈溪城建投资集团公司实践,切实发挥了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加效益、促进廉政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推动镇(街道)及下属单位实施一年一审、二年一审、最少“三年一轮审”内审全覆盖,市审计局加强业务指导,统筹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力量,有效构建起集中统一、全面覆盖的审计监督体系,切实增强监督整体效能。 三是充实内审力量。根据分类分层突出重点原则梳理各镇(街道)、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明确各类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配备1-3名与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召开全市镇(街道)、部门内审片组会议,充分发挥内审片组会议平台作用,为提高内审工作水平夯实基础。扩宽内审人员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渠道,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内审“跟班培训”挂职学习,今年已安排11名镇街、部门内审相关岗位人员参与财政审、经责审、投资审等10余个国家审计项目,促进提高内审能力水平。 四是增强监督合力。组织全市17个镇(街道)同步开展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内部审计调查,采用统一审计项目、工作方案、开展实施、现场指导、报告报备等“五统一”方式,推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内控措施,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合力。积极挖掘备案报告价值,重点对近3年全市村级内部审计发现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研究编制了《慈溪市农村集体经济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清单》,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发布审计预警函23份。(许达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