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善作善为焕发经济责任审计新光彩 |
|||||||||
|
|||||||||
近年来,鄞州区审计局以成果质量为抓手,将审计服务理念贯穿于项目全过程,推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全链发展,做好服务首善之区建设的大文章。 一是主动作为亮警示。坚持审计服务关口前移,聚焦三个“围绕”,将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审计风险提示函的形式,不定期地向有关部门(单位)或领导干部送阅,出具4期风险提示函,均获区领导肯定性批示。如针对印章管理登记不全、审批缺失、保管未分离等共性问题,为防止整改“隔靴搔痒”,推动各单位揽镜自照、见鉴自省,从而实现面上施治、前置整改,提炼形成印章印鉴管理问题的风险提示,得到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肯定性批示,同步推动全区出台印章印鉴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印章使用管理,消除风险隐患。 二是敢于作为揭问题。注重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多维度多层次穿透分析,精准揪出案件线索8个,以辩证思维查摆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制度健全完善18项,着力消除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死角和盲区,在审计覆盖广度和精度上下功夫,确保“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统一。如借助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挖出外伤病人欺诈骗保案件线索3个,该案例被全省“三医联动”采用,推动出台《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协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医保部门落实基金使用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基金安全防控机制,加强各部门信息比对,防止隐瞒和骗保情况发生。 三是善于作为提成效。以审计专报形式将经责审计中发现的共性或体制机制类问题报送,以提高完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方面意见建议的“含金量”。2023年以来经责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等获区主要领导批示12篇次,如在区农业农村局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我区涉农补助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还不够深入,补助强农惠农的政策效益还需进一步释放,对此以审计专报形式向区委区政府建议推进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逐步实现土地承包流转、种植、地块、面积的“一张图”管理等。(赵丽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