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下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思路 |
|||||||||
|
|||||||||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环境对内部审计的理念、组织方式、技术方法以及审计管理等方面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也因此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与挑战。本文从内部审计工作在数字化赋能下面临的挑战出发,基于技术支配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y Dominance,TTD)分析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的思路。 一、数字化赋能下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内部审计数字化的潜在风险 内部审计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为其带来明显的价值,为工作赋能,但同时也给组织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一是伦理问题。审计过程中因模型设计失误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审计风险,以及自动化数据分析过程中造成的数据泄露,其责任认定值得深思。二是决策偏差。对非专业人员来说,数字化技术所使用的各种模型和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释度都较低,如果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了解清楚其背后的原理,在利用数字技术工具进行决策时就会出现偏见和认知偏差的问题。三是应用陷阱。一方面,如果没有输入足够多的数据,数字化技术背后的算法和模型发挥的效用可能有限,不仅没有提升审计效果,反而垄断了内部审计人员的时间;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过于依赖或者抵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也会影响内部审计数字化的实施效果。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危机 1.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带来内部审计人员角色认同危机。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众多技术手段的赋能,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若内部审计人员对技术心存畏惧或者其所拥有的能力难以应对内部审计数字化的要求,那么内部审计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逐渐下降,甚至丧失审计时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此外,数字化技术所创造的智能辅助决策角色进一步加剧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认同危机。在智能化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内部审计新样态中,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角色会逐渐隐退,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完成角色转型升级,还将面临“角色失业之困”。 2.人机协作模式引发内部审计人员主体角色危机。 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能认为自身的专业力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内部审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内部审计人员带来风险与挑战,若想不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所抛弃,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当顺应时代,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 1.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知识 因现代组织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已成为组织运作的核心。为了避免陷入“黑箱”之中,了解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其设计、实施和运行的过程,评估有关风险,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2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数字化能力内部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外,也需要培养自身的数字化能力,以便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一是数据收集能力,为审计的开展提供数据基础,确保审计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数据建模能力,对业务流程和数据关系进行建模,帮助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三是数据分析能力,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二)坚定内部审计人员主体地位 为了解决内部审计人员的主体角色危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以及后续审计阶段仍需坚定主体地位。他们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仍然扮演着决策者、解释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发挥其专业知识和判断力,保证审计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审计准备阶段,内部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有效发挥职业判断和决策的作用,确保数字化技术的正确应用。在审计实施阶段,内部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独立行使职权,监督和管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审计报告阶段,内部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审计发现进行说明和解释,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后续审计阶段,内部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持续关注和监督审计整改的情况,确保审计工作的效果。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保密意识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资源是发现审计线索的重要来源,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利用好组织各个领域的数据资源。对于组织来说,数据泄漏带来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内部审计人员更应坚守保密性原则,对涉及的数据严格保密。 (四)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人机协同”图景 在对未来内部审计数字化及智能化进行展望和塑造的同时,组织更应重视挖掘内部审计人员的战略价值。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工具,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个人能力聚焦于需要利用职业判断和具有较高风险的领域,发挥人的独特作用。同时,数字技术工具能够在与内部审计人员协同的交互中不断改进,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价值判断不断优化算法逻辑,从而产生“人+数字技术工具”既大于人也大于数字技术工具的效果。由此可见,人类和数字技术工具都有各自擅长且不可替代的优势,内部审计人员应成为应对内部审计数字化风险的关键因素,而“人机协同”才是未来主要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