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审计局关于宁波市供销社系统管理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结果公告 |
|||||||||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宁波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2024年6月5日至7月31日,对宁波市供销社系统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现将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审计调查评价意见 市供销社是全市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正局级),核定机关事业编制25名,截至2024年5月实际人数29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根据市供销社提供的资料显示,市供销社2022-2023年决算收入6616.35万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决算支出6616.3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438.42万元,项目支出3177.93万元。宁波供销集团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为市级社有经营性资产运营主体企业,拥有一级控股(参股)企业19家。宁波供销集团2023年年末资产总额17.04亿元、负债总额10.67亿元、所有者权益6.37亿元。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市供销社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在促进全市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考核指标完成较好。连续三年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二是社企分开战略深入推行。2022年成立了供销集团党委,实行市供销社党委、供销集团党委两级党委负责决策机制。三是社企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如2023年二号桥市场荣获全国性荣誉“中国商品市场功勋市场”称号、市甬丰农资公司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等。同时,本次调查也发现,市供销社及供销集团在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及政策落实、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社有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和完善。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及政策落实方面 1.市供销社“十四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未达预期。 2.2020-2022年基层社消薄行动不达标,有43家不符合“消薄”标准。 3.农民专业合作社动态监测管理体制尚未建立。 4.市供销社对合作发展基金管理不到位,部分事项未落实。 (二)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方面 1.市供销社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不到位,个别地方未按规定使用资金。 2.市供销社对为农服务专项扶持资金监管不到位,造成55.39万元资金闲置。 3.市供销社对电商扶持资金绩效考核办法不完善。 4.市级农资淡季储备执行不规范。 (三)社有企业运营管理方面 1.社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 2.社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益低,资产质量较差。 三、审计整改情况 针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市供销社积极落实整改。其中立行立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问题正在按整改方案节点持续推进。 (一)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及政策落实方面 1.针对市供销社“十四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未达预期问题。市供销社建立项目进度动态监测,扎实推进项目落地,更好发挥重点项目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 2.针对基层社消薄行动不达标问题。一是全面排查全市基层社,进一步掌握各基层社人员资产和经营服务现状,明确部分基层社未达标的原因。二是持续推进基层社改造升级,督促各区(县、市)供销社建立完善“一社一策”。 3.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动态监测管理体制尚未建立问题。一是强化跨部门联动机制,督促区(县、市)供销社充分利用农合联平台,进一步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及时获取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运行监管等信息。二是强化日常跟踪指导,督促各区(县、市)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进一步紧密与供销社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农合联专业合作社会员的日常联系,落实供销专干包干跟踪指导辖区内专业合作社的有关要求,及时掌握专业合作社变动情况。 4.针对市供销社对合作发展基金管理不到位,部分事项未落实的问题。对《宁波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督促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基金,确保基金使用规范、公开、透明,充分发挥合作发展基金绩效。 (二)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方面 1.针对市供销社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不到位,个别地方未按规定使用资金的问题。市供销社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2025年度将适时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专项检查。 2.针对市供销社对为农服务专项扶持资金监管不到位,造成55.39万元资金闲置的问题。一是自2025年起到市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现有资金使用完成前,不再向协会新安排购买服务资金。二是指导协会规范、高效使用现有资金,制定年度工作开展计划和资金使用方案,督促协会继续做好年度行业服务工作。 3.针对市供销社对电商扶持资金绩效考核办法不完善的问题。联合市财政局根据电商公司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的设置财政扶持资金绩效考核指标,更加注重电商扶持资金在为农服务方面发挥绩效。 4.针对市级农资淡季储备执行不规范的问题。积极推进相关项目开工建设提升农资仓储能力。 (三)社有企业运营管理方面 1.针对社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问题。制定《进销存操作手册》等政策,修订《宁波市农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操作规定(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公司全流程的内部控制规范。 2.针对社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益低,资产质量较差的问题。一是强化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调动管理者和职工的经营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全面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及资金运行状况,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成本管控力度。三是审慎谋划新项目,拓展新业务板块。 宁波市审计局 2025年9月5日 |
|||||||||
|
|||||||||
| |||||||||